经验做法
北京市平谷区红色绿谷桃源乡村振兴示范区
北京市平谷区
红色绿谷桃源乡村振兴示范区
经验做法
【典型1】北京平谷区镇罗营镇:
互助养老让村民不“惧老”
示范区宣传片
镇罗营镇:强化党建引领 探索互助养老

(一)党建引领,发挥党员模范先进作用

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将乡村互助养老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以服务老人为着力点,构建镇党委、村党组织、农村党员全员发力的服务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养老工作有机融合,将党建触角延伸到老人家,实现老人有人管。

上镇村60岁以上老人分布图

(二)乡镇政府、村集体与社会企业三方联合,搭建可持续的统筹机制

坚持镇村主导,争取社会各方资金,盘活闲置资产,担起互助养老主要责任。上镇互助养老的共赢模式是,养老驿站+锦瑟上院+湖畔耕读园的合计运营效益中,每年不低于40万元分红给村集体。村集体将此项收入反哺到到互助养老点,用于负担养老管家岗位补贴、康养设备购置及维护,真正实现自身“造血”。

(三)构建和优化立体式复合型的养老空间布局

组织书法交流活动

组织文化活动

老人参加棋牌活动

养老驿站,专业服务。通过政府投资,将原上镇村小学一半的面积改建成养老驿站,发挥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引进即刻到家公司专业运营。村民中心,便民便老。打开“村委会大门”,将集中办公腾退出来的房屋建立村民中心,将其改建成群众文体娱场所,满足老年人康养、娱乐、就餐需求。村两委及相关工作人员就近为老人提供各类证照代办、政策咨询等服务。邻里互助,就近养老。以养老驿站为中心,全村划分四个片区,在片区内精选位置合理、阳光透气、有养老爱老情怀的农户当做互助养老点,目前上镇村已建立4个互助点,每个互助点配备一名养老管家,辐射150人。数字赋能,破解互助养老难点。与村卫生室深入对接,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实现远程医疗会诊,让老人家门口看病拿药;引入24小时“一键通”,老人一旦按响设备,驿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老人提供24小时帮买帮送、紧急帮助、健康助医等120余项便民生活服务。

(四)建立“四支队伍”,健全互助养老的队伍体系

党员巾帼敬老服务队。按照1名党员干部加1名巾帼志愿者进行结对,分31个小组,每组包13-15户全覆盖的原则,制定包片地图、老人映射表,建立双联系制。

志愿者为老人剪发

志愿者与老人谈心

网格员助老服务队。强化网格员对老年家庭的走访实访,每周入户1-2次,每次不低于15分钟,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走访勤、汇报准。

了解老人情况

贴切询问关怀

夕阳红邻里互助服务队。组织低龄健康的老人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发挥“夕阳”余热,帮助附近的高龄老人收拾家务、相互精神慰藉、结伴出行、买菜、买药等。

社会专业养老服务队。引入专业养老机构,对老人开展血压血糖检测、入户探访、紧急救助等免费服务,及助餐、助洁、助浴、理发等专业有偿服务。

老人监管

(五)变“供养式养老”为“融入式养老”,让老人的生活更加有信心

开辟“老家儿的菜园”

鼓励在养老驿站和互助养老点的房前屋后开辟菜园,让老人们养花、种菜;挖掘村内老人传统手艺,组织手工编织等服务;通过时间银行管理,吸引、鼓励村内即将迈入60岁的“低龄老人”加入助老养老服务队伍;让养老管家成为老人的“第二个孩子”,真正实现居家养老的心愿。

经验启示及推广价值

(一)在人口净外流的村庄,乡镇党委在乡村两级治理体系中的“龙头”引领作用会更加凸显出来。

(二)互助养老实现了政府机制、社区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整合,具有了较强的可持续性。

(三)要按照社会结构转型的规律,布局互助养老的空间分布和层级。

【典型2】北京平谷区镇罗营镇: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项目村级自施+全链条工程监管”乡村建设模式

建设模式思维导图

(一)“建前”摸底群众需求,优先解决民生问题

依托2022年春节前夕全镇开展的“送福到家”暨民情大走访活动及“周三下村日”,镇、村两级干部探民情、访民意,建立村民诉求台账。经汇总,找出集中问题,镇罗营镇围绕问题编制项目申报书,优先考虑利用中彩资金解决民生问题。

包村组入户征求村民意见

(二)“建中”引导人民参与,创新规范村级自施

民主协商。从镇村、代表、村民三个层面组织农民议事,准确掌握人民意愿。

包村领导召开十字街改造座谈会

上营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民主决策。民主决策主要体现在保障农民在建设方式、改造内容、改造方案三个方面参与决策,保障村民在乡村建设中的决策权。

上营村村民自施现场

村民施工。实行“全项目村级自施”,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严格监管。实行“两级监督、多方监管”,做到“全链条工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

十字街改造民主监督现场

(三)“建后”压实管护责任,发挥村民自管效用

出台《镇罗营镇项目资产使用管理及后续管护工作方案》,形成《公益资产管护台账》,公益性资产由受益村后续管护、到户类资产由农户自行管理,让群众做监管主体,有效调动群众监管积极性。推行“受益农民认领管护”自管方式,出台《十字街建设受益村民自管方案》,明责到个人。将检查村民管护情况纳入质量安全监管小组督查范围,将非人为因素损坏修复纳入村委会管护责任。

十字街东南角改造前
十字街东南角改造后
十字街西南角改造前
十字街西南角改造后

经验启示及推广价值

(一)坚持党建引领,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主心骨”

(二)永葆为民初心,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充分相信群众,让群众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典型3】北京平谷区镇罗营镇:
以组织振兴为杠杆,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镇罗营模式”集中体现在“以组织振兴为杠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核心要义是“党建引领、系统观念、乡镇统筹、村级重构”。

(一)村集体把农户组织起来,农户经济由“小而全”的封闭型生产方式,走向专业化生产,进行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重构。镇罗营镇东四道岭村集体通过从生产前端“夯实生产基础”、中端“全过程技术指导及服务”与后端“质量控制与销售渠道拓展”,形成“全过程服务”的经营模式,把农户组织起来发展有机大桃,促进农民增收。

(二)集体主导村庄更新,完成乡村生态资源和产业布局的重构。“景中新村”玻璃台、“水上新村”张家台以“旅游富民”为主线,分别以就地重建和统规统建的形式进行新村建设。完成改造后,立足本地优越的生态旅游条件,确定了“旅游强村,旅游富民”为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以日消费180-200元每人标准的民俗旅游为主,生态旅游、景区景点为辅。农民收入快速增加,位居全镇最前列。

东四道岭村桃农集中包装大桃
物流集中装车运输收购大桃
春撒玻璃台
玻璃台东纸壶
水上新村张家台
田园新村大庙峪
大庙峪豆腐宴

(三)组织+人才联合促进资源重新整合,触发产业升级,完成产业价值链的重构。桃园村合作社依托博士农场、科技小院与北京农林科学院的技术团队和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共建“乡里云坊”植物工厂项目。还通过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实现村集体持续增收、农科院成果转化、企业获得经营回报的三方互利共赢。

桃园村“乡里云坊”植物工厂

桃园村植物工厂

(四)推进乡村协同治理,涵养乡风,完成农村社会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重构。一是集中办公,开门办事,实现空间共享,服务便民。二是接诉即办,深化“下交”工作法,协商共治贴民心。三是干部下沉,“微网格”助力,搭建服务连心桥暖民心。

微网格治理机制

村干部集中办公

接诉即办“下交”

(五)集体组织乡村互助养老,反哺养老产业,推进农村社会结构的重构。在上镇村实践中逐步形成了12345养老体系,即“一个核心+两个主体+三级设施+四支队伍+五种服务”。一个核心即“村党支部党建引领”;两个主体即“村两委和专业养老机构”;三级设施即“养老驿站、村民中心、互助养老点”;四支队伍即“党员巾帼敬老服务队、网格员助老服务队、夕阳红邻里互助服务队、专业养老服务队”;五种服务即“生活照料、助餐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康复、精神慰”。

助老志愿者与老人谈心交流

经验启示及推广价值

(一)乡镇党委要在乡村两级治理体系中发挥“龙头”作用。在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将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的层级由村级向镇级延伸,对于实现组织振兴具有“龙头”性的地位和作用。

(二)村集体在组织重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土地集体所有的公有性、悠久村落聚居的历史孕育形成的社区性,以及收益分配在地化等一般经济组织不具备的重要特征,有利于引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迅速形成集体行动。

(三)集体主导村庄更新有利于快速完成产业升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有利于按照村庄新的城市功能定位,统筹推进旧村更新与集体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推进区域主导产业升级。进而,吸引各类新型人才的进入,带来新思想、新内容,实现村庄功能的根本改变和中心城市功能的落地,最终实现村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