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是“西柏坡精神”发祥地、“进京赶考”出发地,集老区、山区、库区、生态区“四区合一”,辖23个乡镇、717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50万,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近年来,全县上下坚决落实总书记给北庄村全体党员的回信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全县中心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2021年代表河北省接受了国家后评估考核,取得“好”的等次,人才“引雁回巢”入选国家典型案例;2022年顺利通过省级后评估考核,北庄村入选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
围绕“5454”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加快建设产业振兴、生态宜居、和谐安定、充满活力的新平山。 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15.1亿元,增长9.2%,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全市第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3亿元,增长10.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4%,全市第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8543元、13768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平山县西柏坡乡村振兴示范区面积29.4平方公里,涉及西柏坡镇全域范围16个行政村,分别是西柏坡村、北庄村、南庄村、东柏坡村、西沟村、通家口村、燕尾沟村、梁家沟村、窑上村、陈家峪村、盖家峪村、夹峪村、柏里村、西坡村、霍家沟村、讲里村。
平山县西柏坡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覆盖西柏坡镇全域16个行政村,总面积29.4平方公里,总投资29552万元,其中: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2023年度实施1000万元),投入财政资金18952万元,撬动社会投资5600万元。
一、发挥红色优势,凝心聚力启新程。
西柏坡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立规矩的地方。平山县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深入挖掘“西柏坡精神”内涵,通过“党建+”实施多元共治、红色引领、文旅融合、创新载体“四位一体”模式,强化红色基因传承,打造了红色引领、文旅融合的红色旅游首选地,西柏坡镇被评为第二批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域形成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创拍了大型情景剧《梦回西柏坡》、沉浸式音乐剧《团结就是力量》、微电影《北庄家书》等红色精品力作,发布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等红色旅游线路,进一步擦亮了红色名片。
二、壮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新势能。
围绕县特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五大特色产业,在西柏坡镇西沟村投入彩票公益金2000万元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运用“散料灭菌冷却、全料均匀接种、终点装袋成型、富氧同龄发菌”等先进技术,应用中国中化MAP技术服务中心“智农.慧农”系统,争创了平山县首个“院士工作站”,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采摘、研学教育、农耕体验为一体的产业融合新业态,探索“村企合作、共建共享”新路径。通过“政府+金融+科技+主体+农户+基地”“六位一体、六统一分”经营模式,项目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年带动就业200余人次,人均增收2万元。
三、人才引雁回巢,集智聚力活春水。
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示范区项目建设过程中,深入实施“引雁回巢”工程,创新“四位一体”党管人才模式,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组织开展“企业家·县长恳谈会”,密切沟通联系。实施“精准引才”计划,持续强化柔性引才。累计引进平山籍各类人才200余人,带动了2000余人就业、1.2万群众增收。
四、加强乡村治理,强基固本提成效。
发挥西柏坡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优势,健全“五位一体”组织架构,完善“四议两公开”决策、村民自治、民主监督、“两会一团”等机制,示范区内各村均设置综合服务站、便民服务点,群众办事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五、探索示范路径,以点带面促提升。
北庄村培育了红色民宿、红色餐饮、红色文创、休闲农业、家庭手工业等特色产业。通过“经济合作社+”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实现了家家有收入、人人有事干。2022年村集体收入1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北庄村入选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同时,利用西柏坡红色招牌,积极吸引央企、国企参与西柏坡开发建设,康旅集团打造的柏里水乡项目,已建成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并入选了省级休闲街区,打造以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为主要名片的乡村振兴典范片区。
平山是革命老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革命圣地西柏坡是老区平山最鲜明的政治坐标,是区别于其他地方最大的荣耀、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老区平山人民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2021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给予平山干部群众莫大鼓舞和激励,殷殷嘱托引航定向。平山县坚决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全县中心工作,赓续红色血脉,持续加压奋进,认真谋划实施了西柏坡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结合西柏坡乡村振兴规划,统筹摆布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安排2022-2023年作为建设周期,通过整体建设、连片打造,梯次推进、动态提升,努力做到“一年夯基础、两年见成效”,2023年推动西柏坡镇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把红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党的旗帜始终飘扬在乡村振兴一线,乡亲们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坚持多元共治,创新理论引方向。成立西柏坡精神研究中心,开展系列爱国教育活动,大力推动红色文化“六进”活动,汲取西柏坡精神信仰力量。组建乡村振兴理论宣讲队伍,把群众满意作为标准,通过常态化开展帮干一天农活、帮解一个难题、帮教一门技术“三个一”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组织建设夯基础。聚焦重要节点、重大事项,及时召开“三会一课”,定期组织主题党日活动,过集体“政治生日”,上“团结就是力量”主题党课,推动党支部政治生活更加庄重严肃规范。基层治理添活力。示范区内各村依托综合服务站,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代办服务、一次性告知等工作制度,村“两委”干部轮流坐班值班,方便群众了解惠民政策、缴纳合作医疗、查询各类信息、办理各项涉农事务等,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红色引领。近年来先后启动了中共中央部委旧址修复,以及红色胜典、柏里水乡、红旅小镇等11个重点旅游项目,与西柏坡纪念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西柏坡”景区,打造了红色引领、文旅融合的红色旅游首选地,西柏坡镇被评为第二批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域形成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特别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精神,进一步加强示范区建设,实施北庄村改造,打造了“团结食堂”“团结书屋”“打麦场”“红色民宿”等红色项目,叫响了“团结唱响地、幸福北庄村”红色品牌。
坚持文旅融合。先后组织创作了河北梆子现代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西柏坡故事》等红色剧目。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庆祝建党101周年,创拍了大型情景剧《梦回西柏坡》、沉浸式音乐剧《团结就是力量》和微电影《北庄家书》等精品力作,不断提升平山的知名度、影响力。同时,坚持全时全域理念,将西柏坡与周边景区串联起来,整合温塘温泉康养、北冶怡情山水、中山国考古研学等多元业态,推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真理之歌、统战故里”“共和国雏形、人民之声”3条红色旅游线路。
坚持创新载体。注重多媒体、多渠道推介,通过中央、省市电视台以及人民网、长城网等网络新媒体进行红色文化传承。央视《焦点访谈》推出以西柏坡为主题的“缅怀·前行 走好新的赶考路”报道;河北卫视《走遍河北》系列节目推出了专题报道“平山:红绿交织、相映成景”,团结就是力量等热点话题和典型报道在央视、新华社、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刊发。同时,强化新媒体宣传,充分利用“畅游平山”“平山别样红”等微信公众号进行有效推介,特别是《再读西柏坡》已连续更新60集。在“七一”建党日前夕,举办首届“文化旅游进乡村”活动,以及“追寻红色记忆 见证老区振兴”系列主题采风活动,进一步讲好了红色故事、弘扬了红色文化, 在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中,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二、经验启示及推广价值
践行人民至上,做到共商共建共享。弘扬西柏坡精神,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完善“四议两公开”决策、“两会一团”等机制,催生“人人参与、人人争先”的精神状态。
注重多点发力,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富矿”。平山县通过理论宣讲、组织建设、基层治理,以及打造现场教学基地、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红色精品力作,创新传播方式等,使平山红色资源成为示范区建设最生动的“大课堂”、坚定理想信念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凝聚奋进征程最直接的“动力源”。
坚持村企合作,实现红绿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依托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在食用菌种植基地等项目建设中,探索“村企合作、共建共享”新路径,全面应用中国中化MAP技术服务中心“智农·慧农”系统,按照“政府+金融+科技+主体+农户+基地”“六位一体、六统一分”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采摘、研学教育、农耕体验为一体的产业融合新业态,打造西柏坡功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
筑牢坚强堡垒,赶考永远在路上。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省、市、县、乡、村狠抓落实、协力推动,各级领导以上率下、亲自谋划,形成高效运转、精准推进工作体系。平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化担当,实行县级领导分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党员干部联系户,成立专班、加强督导,抽调精干人员、驻场跟踪服务,通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激发出风雨无阻、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为精神谱系注入了丰厚滋养。
围绕“把北庄村打造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典范村庄’”这一目标,集中力量对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方位提升,培育了红色民宿、红色餐饮、红色文创等特色产业,发展了智慧田园、幸福果园、北庄半岛等休闲农业。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经济合作社+”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入股,实现了家家有收入、人人有事干,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老区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2年,北庄村集体收入达到1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北庄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北庄村党支部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践交流基地,打造了“团结唱响地、幸福北庄村”乡村振兴品牌。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挖掘“红”“绿”优势,高标准编制规划。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聘请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农林科学院等规划设计单位,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优势,高标准编制规划,努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样板。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村庄品质。开展绿化美化、改厕、线缆入地、房屋保温层改造等工作,全方位提升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幸福互助院”“团结书屋”,特别是改建的“团结就是力量”村史馆,成为展示北庄村光荣历史的重要平台。同时,建设高标准综合服务站,方便群众了解惠民政策、缴纳合作医疗、查询各类信息、办理各项涉农事务等;与河北365集团合作,在村内建成1个综合超市并投入运营,在方便村民购买生活日用品的同时,还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建设日间照料点,为本村年老人员提供休息、娱乐、餐饮等照料服务。
加强村企合作,壮大特色产业。与红星美凯龙公司签约合作,采取“企业+村合作社+农户”方式,通过开办“团结书屋”、电商直播展销基地等方式,配套发展“红色民宿、红色餐饮、红色文创”三个红色旅游新业态,不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家家有收入、人人有事干。
强化党建引领,打造治理品牌。抓政治功能提升,每年举办党建年会,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在“3.23”赶考日、“七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担当。抓组织体系建设,完善村级组织架构,健全红白理事会、民调、妇联等各类配套组织,提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抓制度机制建设,规范《综合服务站运行制度》,实行办事服务流程公开、一站式办结。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以“村民说事”“夜谈议事”等形式召开村情恳谈会,公开重大事项,接受群众监督。抓乡风文明建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定期组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和文明家庭评选,推动村风、民风文明和谐。
树牢群众理念,凝聚发展合力。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村民为推进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合力。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群众源生动力。召开北庄村“美丽庭院”建设户主恳谈会、干群夜谈会,通过落实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提升村级工作治理水平。
注重示范带动,发挥人才优势。实施人才振兴计划,村党支部引导本村致富带头人王亚梅返乡创业,创建“团结北庄手工坊”,带领北庄村留守妇女制作千层底儿布鞋,开展技能培训,发展布艺研发、加工和销售,成为了一道展现优良传统的靓丽风景。
二、经验启示及推广价值
加强党的领导是政治保证。围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省、市、县、乡、村五级认真学习、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书记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根本保障。通过抓组织体系建设、制度机制建设、乡风文明建设,落实好“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制度,全面开展“主题党日”“政治生日”和村干部亮牌、党员户挂牌等活动,党员干部政治责任感越来越强,村级组织越来越活跃,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
充分依靠群众是重要基础。“团结就是力量”在北庄村唱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必然性。总书记回信后,村党支部通过“党员联户”“村情恳谈”“培训观摩”等,汇聚了智慧、凝聚了力量。大力实施“引雁回巢”工程,以开放的态度吸引在外大学生、致富能手、创业人员等回乡发展,做到头雁领航群雁齐飞。
坚持规划先行是重要前提。对北庄村的规划建设,省委、市委高度重视,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成立一线指挥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20多轮反复研究修改乡村振兴规划,融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村庄的发展愿景更加清晰。
发展强村富民产业是关键一环。北庄村坚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合作社为桥梁纽带,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头融入市场,一头联结村民,利用政策和资金撬动,打造利益共同体,不断壮大红色旅游、休闲农业、家庭手工业等致富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村民持续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