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建设成效
经验做法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黄河故道乡村振兴示范区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
黄河故道乡村振兴示范区
基本情况
建设成效
经验做法

响水县是江苏省盐城市的北大门,也是长三角城市群最北端的重要节点,县域面积146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1万,常住人口45.9万,下辖8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市级工业经济区,境内有省属农场1家。近年来,响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盐城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黄河故道乡村振兴示范区位于响水县域南侧、废黄河北侧,东至运河镇六套中心社区唐友村,西至黄圩镇龙马村,涵盖运河镇、黄圩镇2个镇、32个村居,全域范围195.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48万亩。项目主要实施地点位于黄圩镇云梯关村,运河镇二套村、湾港村、正茂村。示范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在红色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发展势头、主体培育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黄河故道乡村振兴示范区位置

示范区项目重点实施产业发展、乡村建设2大类6个项目。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形成经营性资产全部确权到村集体,租赁给经营主体使用或入股经营,按照每年不低于投入的5%进行租赁或分红给村集体。建成的优质稻米产业化项目、鲜食玉米产业化项目及铁皮石斛产业化项目,累计年可带动新增用工100人以上。

响水县按照既定的总体绩效目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2022年,示范区重点实施建设优质稻米产业化、鲜食玉米产业化、铁皮石斛产业化三期、示范村环境整治、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等产业发展、乡村建设2大类5个项目,当年全部建成。

2022年,示范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净增1435元,增速高于市县平均水平,示范区域内特色产业带动就业人数1450人,比上年增加430人,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1638.74万元,同比增长31%,示范区所辖32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体育健身场所,农村道路硬化388公里,村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完善,农村集中供水覆盖户数30452户,比上年增加1291户,常住人口发生治安案件359起,比上年降低89起,常住人口发生刑事案件92起,比上年降低14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6717户,比上年增加260户,示范区所辖3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示范区所辖32个行政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9%。

创新绿色产业带 描绘故道新画卷

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项目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响水县黄河故道片区开花结果,产业振兴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我们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杠杆作用,重点支持发展片区铁皮石斛、优质稻米、鲜食玉米3大产业,加快推动片区农业全面升级。按照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大力培育铁皮石斛全产业链,已建成集品种选育、组培苗繁育、大棚种植、林下仿野生种植、深加工、连锁经营、中医药养生、文化传播为一体的铁皮石斛产业链;把鲜食玉米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来培育,2022年成功流转3000亩土地种植鲜食玉米,黄河故道片区新引进的总投资超3亿元的志禾鲜食甜糯玉米种植加工项目一期项目已完成,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基本形成;优质稻米产业全面起势,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黄河故道片区正加快由“发展洼地”蝶变为“幸福高地”。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规模经营,突破三大转变。

响水县在黄河故道示范区内,适度规模经营,突破三大转变。一是突破“小田变大田”,通过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种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田块置换合并,零碎土地整合,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二是突破“租金变股金”,开展农民土地入股试点,变农民为“股民”,变土地租金为股金,实行基本收益与风险入股相结合,通过土地资源和扶贫资产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二次分配,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三是突破“零工变产业工人”,在龙头企业加工、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上,突破农民打零工转变为企业工人。通过突破三大转变,逐步补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二)经营主体,发挥三个作用。

响水县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三农”工作的活力和动力所在,在黄河故道示范区项目实施中,大力扶持优质稻米、鲜食玉米、铁皮石斛加工龙头等新型经营主体。

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的铁皮石斛产业化三期项目,扩大产业种植规模200余亩简易棚,棚内安装自动喷灌系统、苗床等;新建3000平方米铁皮石斛初加工中心和种质资源库玻璃温室大棚;园区配套内部道路、围栏、排涝站等设施。铁皮石斛产业化三期项目投入运行后,可新增就业岗位30人以上,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

(三)产业升级,做好三篇文章。

响水县首先抓好“链主”企业培植的文章,用链式思维培植甜糯玉米加工“链主”企业,聚焦鲜食玉米精深加工,培植“链主型”龙头企业。围绕鲜食玉米产业链建设,建立家庭农场联合发展机制,组建一批家庭农场联盟。二是品牌建设的文章。要通过品牌建设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2022年以来,为抢抓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综合开发机遇,加快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步伐,大力发展鲜食玉米种植加工项目,着力培育种源、基地种植、工厂加工、物流配送、品牌、电商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用3年时间发展10000亩鲜食甜糯玉米产业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能量,加快打造黄河故道片区产业振兴“新地标”。

(四)组织推进,压实三个责任。

在推进黄河故道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响水县通过建立三个责任体系,来组织推进项目建设。县镇村三级上下形成合力,即镇区是主体责任、村居是直接责任、县相关部门是捆绑责任的三个责任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督查考核办法,确保项目建设有效推进。

2022年谷穗进仓时,运河镇责任到人,落实新上的12台粮食烘干设备全部投入使用,日烘干能力360吨。万亩良田,只需一星期就能全部烘干。

二、经验启示及推广价值

通过铁皮石斛、优质稻米、鲜食玉米3大产业的实施,推动片区农业全面发展。一是重抓链式发展。按照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大力培育铁皮石斛、优质稻米、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以铁皮石斛、优质稻米、鲜食玉米项目为纽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二是重抓品牌建设。深入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积极创建铁皮石斛国家健字号品牌,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的精品品牌,让更多农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三是重抓农业招商。围绕现有产业链,以工业化理念招引农业企业,全年新上超千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黄河故道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中,我们始终高举改革创新大旗,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房改善、生态河道打造、户厕改造等一体化推进项目实施,积极推进土地入股、多次分配等制度改革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实现“小田变大田”。通过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种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田块置换合并,零碎土地整合,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二是实现“租金变股金”。开展农民土地入股试点,变农民为“股民”,变土地租金为股金,实行基本收益与风险入股相结合,通过土地资源和扶贫资产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二次分配,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三是实现“零工变产业工人”。在龙头企业加工、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上,实现农民打零工转变为企业工人。通过实现三大转变激发农民积极投身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中来。

推动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把鲜艳的党旗始终插在乡村振兴最前列,充分发挥片区红色文化、红色阵地优势,全面加强片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形成推动片区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片区乡村振兴。进一步压实镇区主体责任、村居直接责任、部门协同责任,咬定目标、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全力打造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响水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