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建设成效
经验做法
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红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
江西省井冈山市
茅坪镇红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
基本情况
建设成效
经验做法

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1950年设立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撤县设市,2000年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2005年成立井冈山管理局。2020年区划调整后,井冈山市辖16个乡镇街道、128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449.28平方公里,人口19万人。井冈山先后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连续9年获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市、区)。

井冈山市行政区划图

井冈山以其辉煌灿烂的革命历史,铸就了蜚声中外的“红色摇篮”。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达4.8万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开国元勋有54位,建国后成为省部级干部的有26位,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示范区规划范围以茅坪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庄,重点围绕茅坪村、大陇村、柏露村、长富桥村、古田村等行政村,突出打造具有井冈山特色的“红旅融合、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区总面积268.703平方公里,总人口25137人。示范区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坚持“全域旅游、全民创业、全村美丽、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围绕“一带一区一园”布局,逐步实现产业旺、乡村美、百姓富。

一、实施效益

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井冈山市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农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强全市经济实力,使旅游业成为井冈山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和重点产业。此外,示范区还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解决示范区及周边村约3000余人的就业难题,为群众增加了实际收入。

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示范区内现有资源,将村民闲置房屋及农田山林进行改造建设,使其具备接待及体验的教学配套资产,丰富民俗体验园、红色研学基地、种植采摘基地等新兴业态,建立了多种农民增收模式:一是通过产业互助模式,引进旅游公司,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其他农户以资金、民居、土地、山塘等入股,实现收入分红。二是采用“共享+互补”的合作模式,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共享农庄”协议,形成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城市消费者“四赢”局面。通过示范区的建设,能够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

生态效益:

一是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生活、环境面貌。二是可推进农旅结合的进程,最终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可持续影响:

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改善了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也使农民转变成为股民、农房转变成为客房、农产品现货转变成为期货、消费者转变成为投资者,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

二、建设成效情况

1、乡村发展和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将中央彩票公益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老区建设、污水处理等项目同步推进,按照“镇村联动、以镇带村”思路,共同提高乡村发展和建设水平。

2、乡村综合治理水平得到提升。

强化村、组两级的村民理事会功能,将人居环境管护情况纳入业态经营准入退出机制的重要评分内容,以利益联结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管护的内生动力。

3、示范区域内乡村全面振兴整体性、协同性。

在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牢固树立“党建+”工作理念,通过“党建+旅游”,村党支部深挖当地传统民俗风俗,推出打糍粑、磨豆腐、做竹筷、编竹艺等民俗风情游,结合当地农业种植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体验游。

4、示范区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和发动群众。

在资源挖掘方面,强化对茅坪境内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挖掘工作,实现遗址遗迹、旧居旧址、历史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力度提升,打造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使红色资源整合利用最大化。

茅坪革命旧址群 打造年代记忆旅游风情商贸街
大陇街道改造提升点
茅坪街道改造提升全貌
上古田研学基地远景图
大陇街道改造提升一处

三、示范区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2021年9月,茅坪镇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录;2021年8月,葛田乡古田村入选全省第三批红色名村;2021年10月,茅坪镇马源村、葛田乡古田村成功入选2021年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2021年10月,柏露乡长富桥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古田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荣入选2021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2022年4月,茅坪镇综合文化站荣获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4月,茅坪镇神山村荣获省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称号;2022年6月,井冈山市2021年度示范区建设情况评估结果为A等次;2022年6月,葛田乡古田村获评第七批“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柏露乡柏露村红色名村乡村旅游点被评为省3A级乡村旅游点,柏露乡长富桥村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党组织,柏露乡长富桥鹭鸣湖被评为全省小微湿地;2022年7月,茅坪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荣获第二批全省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称号;2022年8月,茅坪镇马源村茶源古村荣评江西省首批三星级休闲民宿;2022年10月井冈山市评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

赓续井冈山精神 跑出振兴加速度

自2021年以来,井冈山在5800万元中央彩票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下,撬动社会资本2.79亿元,扶持井冈山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53个,探索出了“做优红色旅游兴产业、秉承红色理念兴人才、弘扬红色精神兴文化、建设红色家园兴生态、打造红色堡垒兴组织”的“五红五兴”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模式,打造了以茅坪镇为中心,连片葛田乡、柏露乡等区域具有井冈山特色的“红旅融合、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示范区,新增就业人口3000余人,带动示范区内群众户均年增收8000元。2022年3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井冈山茅坪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考核评估,获得中央彩票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评估A级等次及800万元奖励项目资金。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做优红色旅游兴产业。

一是全域铺开做旺红色旅游。坚持红色旅游全域化,利用分布在各乡村的红色资源,创造性地推出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培训+乡村旅游”新业态,把“红色资源”变成了“发展优势”。二是全面融合推动延链补链。坚持将红色旅游与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旅游产品开发和销售深度融合,不断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延链补链,着力形成一二三产融合联动的乡村特色产业新业态。三是全民共享强化利益联结。在全省率先推进“一会两企三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成立产业协会、村集体经济投资公司以及土地、资金和劳务合作社,将闲置的房屋、土地、山林等作价入股分红,,带动全市成立20个产业协会,发展富“茶竹果”等民产业32.6万亩,村集体领办、创办、帮办各类合作社483个。

(二)秉承红色理念兴人才。

一是以策引才。持续深化柔性引才机制,出台《井冈英才实施意见》等相关制度,启动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构建了“校企地”三位一体引才模式,与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1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依托2个院士工作站,有针对性地招引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专业复合型人才20余名,帮助示范区建成陇上行度假村、鹭鸣湖景区、茶源古村民宿等各类乡村旅游、红色研学基地10余个,投资成立各类经济实地13家。二是以需育才。在示范区大力开展“井冈工匠”培育工程,注重“双向”培育,将在示范区建设中引入的县域人才中的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培育成党员或村级后备干部,将村党员干部培育成致富带头人。三是以能用才。聚焦乡村振兴需要,对示范区内200余名乡贤人才进行研判评估、建档入库,在有条件的村建设了乡贤人才馆,由村(社区)牵头成立人才乡贤联谊分会,发展会员200余人。

(三)弘扬红色精神兴文化。

一是丰富红色内涵,力求最完整。示范区建设以来,依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井冈山精神研究会等平台,有序推进当地革命文物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一大批隐藏在村民的生活方式、田间地头之中的红色资源被挖掘出来,丰富了井冈山斗争史料。二是坚持红色引领,力求最有效。通过整合示范区项目资金和本地特色资源,创新打造了“红色讲习所”“乡村大讲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宣讲平台40余个,创新推行了“五红五治”工作法,潜移默化地激发群众自我振兴的内生动力,引领示范区人民像当年先辈投身革命那样,投身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攻坚战中。三是强化红色教育,力求最广泛。有效整合示范区内各类宣讲资源,广泛开展井冈山精神宣讲活动,进一步讲好井冈山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四)建设红色家园兴生态。

一是点面结合打造。分类编制了“特色村”“标准村”“整治村”的村点规划,以“六统·四联创”为抓手,每年在示范区安排30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实施沿线连片统一组织、统配定点、统管规划、统建项目、统筹资金、统揽管护推进。二是梯次全域提升。在示范区项目资金支持下,将茅坪村、大陇村、柏露村、长富桥村、古田村全部纳入“红色名村”打造,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高标准推进“七改三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修缮了茅坪旧居群等20余处国家级和省级旧居遗址,开辟了大仓—古田—神山—坝上等13余条红色精品线路,逐步形成一个以示范区为中心,全山覆盖、全域循环的“红色综合体”。三是激活群众动力。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依靠群众”的光荣革命传统,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建立红黑榜,曝光一批脏乱差典型,表扬一批先进代表,在比学赶超中营造“人人讲卫生、户户爱环境”的浓厚氛围。

(五)打造红色堡垒兴组织。

一是建强一辆“火车头”。2021年村“两委”换届以来,茅坪村、马源村、大陇村、柏露村、长富桥村、古田村等示范区内6个村党支部均实现“一肩挑”,发展党员11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8名。制定出台激励村干部新时代担当作为“二十条”,激发了村党组织和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二是选优一批“领头羊”。通过实施学历提升、技能提升、政治素养提升和致富能手培养计划,选优培育村党支部书记41.2%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拥有大专以上学历,90%的村书记成为“双带”,一批有思想、能带富、善治理的党组织带头人走上了乡村振兴舞台。三是趟出一条“致富路”。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构建支部、公司和农户“三方得利”利益共同体。比如,茅坪镇通过乡风文明积分银行,让积分多的农户享受研学培训住宿接待优先派客权,形成牢固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经验启示

一是党的全面领导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井冈山实现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充分运用党员干部的力量,下沉到脱贫攻坚的一线阵地上去。

二是井冈山精神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伟大斗争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只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才能真正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进而摆脱生活上的贫困。

三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引领。在产业振兴中,探索出了以促进最广大群众共同富裕的“1+1+X”的共建共享模式;在生态振兴中,始终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人才振兴中,始终把提升本地群众致富技能作为重中之重;在文化振兴中,着力提振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组织振兴中,全力打造一批真正能帮群众解难题、能带群众走上致富路的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