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建设成效
经验做法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苏区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
苏区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
基本情况
建设成效
经验做法
示范区宣传片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自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县,至今已有1786年历史。县域面积4053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299个行政村、35个居委会,总人口83万。宁都县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县、“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2022年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宁都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少共苏区中央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及通讯队、苏区精神的诞生地;是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江西军区驻扎地;是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指挥中心、主要战场、巩固后方,以及最后阻击和被迫放弃的核心根据地;是红军作战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地,苏区精神的诞生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成立了少共国际师;形成了“铁心向党、坚持真理、爱国爱民、敢于斗争”的宁都起义精神。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全县有5.6万多人参加红军,有名有姓的烈士1.6万多人;建国初期授衔的宁都籍将军有13人,从“宁都起义”部队走出的开国将军有30人。

区位图

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的总要求,按照集中连片、科学规划的原则,立足宁都县现有条件和优势特色,结合干部群众基础、工作条件、财力情况,经综合评估,确定小布镇的大土楼村、小布村、木坑村、湖家边、横照村等 5 个集中连片行政村开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规划面积约 80 平方公里。示范区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59万人。小布镇先后获“江西省十大休闲旅游小镇”“江西省文明村镇”“全国特色小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卫生镇”“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镇”“江西省生态园林城镇”“江西省魅力乡镇”等荣誉称号。

示范区项目建设的实施,促使小布红色阵地更加牢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村颜值更加亮丽、小镇生活更加富裕。小布镇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4630元增加到2022年的16100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实现了预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小布镇成为宁都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打头阵的“尖兵”。

小布镇
木坑村同心园大棚蔬菜基地
炉下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
花果山茶园
大土楼新村
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革命中央军事委员会成立旧址暨毛泽东同志旧居

一、红色阵地更加巩固,旅游强镇优势凸显。

为让宝贵的红色印记得到保护和传承,小布镇先后对毛泽东旧居、曾山旧居、无线电台旧址、红军总后方医院遗址等进行了修缮,初步形成了以小布赤坎为中心的红色旧址群。示范区项目批复建设以来,安排彩票公益金1190万元,重点打造中共苏区中央局遗址文化公园,通过修路、建桥、朱德旧居修缮等,将一众红色旧址群串点成线,形成以毛泽东、朱德旧居、第一部无线电台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公园。目前,中共苏区中央局遗址文化公园的5个项目已全面建设完工,与正在推进建设的EPC项目--无线电侦察台体验馆一起成为小布极富鲜明特色的红色阵地,小布红色旅游即将迎来新的大发展机遇。2022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小布镇景区游客总量仍然达到77万人次,吸引红色研学8.3万人次。

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能力加速提升。

一是完善交通路网。2022年底,通过实施EPC项目,建成小布生态旅游公路4.45公里,大大缩短了从高速路口进入小布景区的通行时间;为改善进入横照、木坑村红色旧址群的交通条件,安排彩票公益金420万元,将水西桥至横照红军总后方医院的村道拓宽改造为长2公里、宽7.5米的生态旅游公路,同时引入EPC项目实施水西隘口除险拓宽加固工程,以进一步打通中共苏区中央局遗址文化公园的外延连接线。二是完善河岸功能。为紧跟宁都县梅江灌区建设步伐,推动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着力实施小布河堤岸加固和步道建设工程,投入彩票公益金500万元,建设横照水生态河堤2.2公里,延伸小布河两岸健身游步道3公里,对镇区河堤加装护栏和路灯,在重点水域安装防溺水智能警报系统。三是完善数智文旅。投入彩票公益金300万元,在核心景点布设自助导游智能电子终端和二维码,如,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侦察台旧址内,布设红外感应投影系统,通过VR、AR、MR等技术制作的沉浸式剧场秀,还原了当年应用无线电打赢战斗的场景,以立体、沉浸、亲临的体验方式,让人们切身感悟红色年代的艰辛和革命胜利的不易。

三、乡村颜值更加亮丽,智慧景区全力赋能。

为进一步擦亮“全国特色小镇”“国家级4A景区”“国家卫生镇”“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镇”四张“国字号”名片,我们对红色旧址集中群落周边环境进行了改造提升。投入彩票公益金390万元建设韶坊红三军团旧址群环村道路,修葺农家菜园,整治老旧院墙;投入彩票公益金300万元,建设智慧景区和智能管理系统,在社区治安、公路交通、森林消防、溺水警防、农业生产等方面得到了较好应用,为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在这里生活和旅游的安全感、舒适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推进红色旧址群修缮建设中,共计改造提升周边民房210余户,整治房屋立面20000多平方米。配套投入PPP项目资金1800余万元,开展乡村“两线两路”整治,成功打造了塔下、韶坊、丁田等精品村庄。投入彩票公益金400万元实施管线入地工程,拆除架空线路,拔除多余电杆,告别空中“蜘蛛网”。安排财政配套资金600万元,实施景区照明工程5个,新增照明路灯、景观灯1200余盏,增设公共停车场5处,扩展公园绿地500多平方米。晴朗明亮的天空、整洁清爽的街道、碧绿清澈的溪流构成了小布美丽画卷。

四、小镇生活更加富裕,产业振兴提档升级。

小布镇按照“扩面、提质、强基、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茶叶油茶林业发展片区、有机果蔬规模化种植片区、研学康养产镇融合片区。投入彩票公益金470万元,新建横照村茶叶基地公路1.2公里、湖家边村油牡丹产业基地公路0.7公里,引入农投资金1000万元,建设木坑村、横照村同心农业园,建成大棚果蔬采摘基地300亩。截至2022年底,全镇共发展茶园11680亩,年产干茶18万斤,培育出“小布岩”“小布茗”两大名牌产品,产值突破9000万元,带动劳动力就业1400多人。全镇总计发展果蔬大棚600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培育出本地职业菜农23户,户均增收8万元。随着示范区农旅项目的发展壮大,留在家乡发展绿色产业的人员日益增多,至目前,全镇共发展“宁都黄鸡”养殖户150多户,年出笼“宁都黄鸡”500万羽,年产值2500多万元,全镇发展有毛竹加工厂6家,发展毛竹林3万余亩,年产毛竹10万余根,产值1600多万元,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200多人。

活化红色资源 耦合联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小布镇发挥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活化红色资源,滋养红色文化,浸润红色队伍,打造“红色堡垒”,激活红色产业,带动绿色生态,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耦合联动发展,小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一、主要做法

1、激活红色产业,夯实振兴根基。

脱贫致富,产业是根。小布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开发红色培训、红色旅游等业态,盘活村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让更多村民直接或间接享受到红色产业所带来的红利,共同走上致富路。

“红色+教育”,挖掘红色资源。小布镇是一片红色革命热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在这里成立,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政治、军事指挥中心,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旧居多达100多处。“红色+旅游”,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小布以项目为支撑,先后推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等红色景点改造提升,精心打造烈士纪念碑、誓师广场等一批初心教育基地。成立了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小布红军训练营。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康养度假相融合,创新红色旅游模式。“红色+农业”,融合产业发展。以“红色”带动“绿色”,加快小布岩茶、蔬菜、蜂蜜等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2、培育红色人才,激活振兴引擎。

挖好本乡人才“富矿”。小布加大培训教育力度, 打造一批懂农业、爱乡村、爱农民的“乡土专家”和新型职业农民。坚持需求导向,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建成10个人才驿站,培育了7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鼓励返乡人才“还巢”。小布以乡愁为纽带引才,开展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在外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摸排,分类统计建立人才数据库,并定期联系,通过展示示范区现状,让返乡人才看到“希望的田野”。吸引下乡人才“献力”。小布以乡村为舞台用才,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的环境,出台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吸引客商、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等各类下乡人才,通过下乡投资兴业、捐资捐助、乡贤法律服务等方式,为小布乡村振兴献力献智。

3、滋养红色文化,凝聚振兴力量。

一批好人照亮道德高地。小布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思路,把身边好人的培育挖掘、评选表彰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坚持群众参与,用事实说话,常态化开展评选活动。一台小戏滋养百姓心灵。小布农民喜欢看戏,万寿宫里改建的戏台成了当地人气最旺的地方。他们因势利导,把小戏台变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平台,增强传播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一套民俗倡导文明新风。小布大力开展“破陈规、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硬”的方面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软”的方面借助村情民风等道德约束。

4、打造绿色家园,筑牢振兴底色。

优化空间生态布局。在规划设计中坚持以苏区红为主色调、主风貌,融入苏区元素,挖掘苏区故事,科学适度绿化,苏区红与生态绿完美结合,打造大土楼新村、科家小区、塔下社区等具有红色底蕴的生态社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红色生态微菜园,将红色旧址、遗址等红色资源周边的杂草地、老宅基地等空地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微菜园,深受群众喜好。强化生态治理修复。铁腕整治石材无序开采,组成党员先锋工作组,在各开采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辖区内的16家石材企业全部关停。强力推进生态修复,投入项目资金3200万元,修复石材开采废弃矿6个,山地面积1100余亩,还绿于山、还利于民。

5、打造“红色堡垒”,提升振兴引领。

实施“头雁”工程。小布镇实施“头雁”培养工程,依托“十百千万”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育行动,将各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了党员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实施“堡垒”工程。小布用活红色资源,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大课堂”,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活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好教师”,以红色培根铸魂,把支部打造成坚强的“红色堡垒”,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全面加强。实施“先锋”工程。小布实施党员“先锋”工程,组织开展“红色洗礼”“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广泛开展“先锋聚力,出彩小布”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主动亮出身份、走在前列、干到实处。

二、主要成效

一是做强了富民产业。通过推广“红色+农业”,发展茶叶种植12000余亩,高山油茶种植20000余亩,分别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和5000万元以上,解决了13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问题。二是繁荣了红色文化。全镇近年来共保护性修缮红色旧址、遗址22处,开辟红色教育线路5条,开设红色教育课程12门。三是提升了宜居指数。以生态建设为统领,全镇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1800余户,建设红色生态小区7个,打造红色森林公园8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个,连续两届获评国家卫生乡镇。四是激发了发展活力。通过实施人才培育和组织三大工程,激活振兴引擎,激发发展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坚持因地制宜,实现精准破题。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差异较大,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应一个标尺、一套方法,必须区别对待、分类施策。小布镇是一块红色热土,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深厚。该镇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突出发挥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活化红色资源,激活振兴动力,走出红色引领乡村振兴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新路径。

启示之二:坚持耦合发展,实现同步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地域上要全域推进,在领域上要“五个振兴”协同发力。小布镇激活红色资源,赋能“五个振兴”,活化红色资源,滋养红色文化,浸润红色队伍,打造“红色堡垒”,激活红色产业,带动绿色生态,“五个振兴”耦合联动同步推进并取得重大提升。

启示之三:坚持群众主体,实现持续发力。乡村振兴,群众是动力基础。小布镇始终尊重群众意愿,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建设、管理,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展现主体力量。 

启示之四:坚持市场推动,激活发展动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既要政府支持,更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小布镇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出台优惠政策,打造收益稳定的生态项目、旅游项目、农业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形成了财政引导、金融倾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