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建设成效
经验做法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挺进王村口·烽火浙西南”乡村振兴示范区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
“挺进王村口·烽火浙西南”乡村振兴示范区
基本情况
建设成效
经验做法

遂昌,钱瓯之水发源地,仙霞山脉贯全境,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全县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辖7镇11乡2街道,是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首批大花园示范县、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遂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抓好浙江省遂昌县“挺进王村口·烽火浙西南”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革命老区实现共同富裕。
   遂昌县拥有丰富的红色物质文化。1935年7月,粟裕、刘英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王村口,建立了以王村口为领导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留下诸多革命故事和革命遗址。挺进师在宏济桥召开群众大会,在天后宫开展八一示威,在蔡相庙成立苏维埃政府,在程氏旧居和后塘村设立了师部和后方基地。1984年5月,遵照栗裕大将的遗嘱,其部分骨灰敬撒在王村口月光山上,供后人缅怀瞻仰。王村口镇现有革命遗址23处,其中6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列入国家登记备案博物馆。

示范区宣传片
浙江省遂昌县“挺进王村口·烽火浙西南”乡村振兴示范区宣传片

浙江省遂昌县王村口镇风貌

浙江省遂昌县“挺进王村口·烽火浙西南”乡村振兴示范区面貌

一、示范区建设整体满意度

1.群众满意度增强。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示范区产业发展、乡村基建和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了示范区群众和村集体增收,群众对项目参与度和认同感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

2.社会认可度提高。示范区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后,相关经验做法获得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丽水日报、遂昌新闻等国家、省、市、县主流媒体报道,新闻报道被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网、东方网等网络媒体转载,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高,示范区红色旅游知晓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1.示范区内乡村振兴水平明显提升。随着示范区项目的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不断完善,示范区镇、村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民就业创业渠道进一步拓宽,收入水平显著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能强劲,乡村治理水平不断夯实。如借助中央彩票公益金,示范区建造了全新的游客接待中心和研学培训基地;通过中央彩票公益金对关川水电站项目技改后,电站装机容量和发电效率将明显提升,年收益达8%,预计每年可为示范区内村集体带来收益分红30万元。

2.示范区内产业发展环境愈加优化。示范区建设提升了示范区内就业创业环境,带动了示范区内人员的回流,进一步刺激了示范区的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改善了示范区生态环境,如项目中污水处理终端及配套管网,改善老区群众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有效保护了水源地生态,更加宜居宜业。

3.示范区内红色传承氛围更加浓郁。示范区内遂昌县王村口5A景区镇整体提升项目(一期)建成后,研学基地项目丰富了红色教育的资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氛围更加浓郁。小镇客厅的建成,示范区内接客和留客能力得到提升,示范区旅游资源更加完善,更好满足红色教育的需求。

三、示范区建设探索出的较为成熟的经验模式

1.示范区工作“三色提升”。在建设“重要窗口”、迈向“共同富裕”的新时期,遂昌县示范区项目的建成,将带动示范区农户、村集体双增收,提升示范区农业产业、红色产业、旅游产业发展。遂昌将总结示范区建设及发展的经验,引领“红色教育”新业态,“古色旅游”新时尚,“绿色发展”新潮流,实现革命老区共同富裕。

2.示范区经验“浓缩提纯”。盘点示范区建设的遂昌特色及可复制的经验,对建设特色做法进行总结“浓缩”,提炼出遂昌经验和遂昌模式。结合遂昌县域特色,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县的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

3.示范区模式“复制粘贴”。遂昌将以示范区成功建设为模板,在遂昌进行由点及面经验复制推动,由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到遂昌茶叶产业再到遂昌汤显祖文化,以示范区“复制粘贴”的模式打造提升遂昌本土的农业、文化、红色等特色产业,推动遂昌红、古、绿产业升级。在遂昌经验的基础上,打造符合山区发展乡村振兴示范模板,为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遂昌力量和遂昌经验。

浙江省遂昌县:深耕“红古绿”价值转化,促进“红绿金”协调发展

自2021年7月成功申报浙江省遂昌县“挺进王村口·烽火浙西南”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以来,遂昌县创新实践“两山”理念,弘扬践行“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持续深耕“红古绿”融合价值转化,深度构建“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新格局,依托红色王村口数字管理平台,放大彩票公益金效应,实践共富家园模式。依托丰富的“红古绿”三色资源,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深入推进革命老区“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以昂扬的斗志向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挺进。

王村口镇红色研学
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开设沉浸式红色体验课程
位于遂昌县王村口镇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雕像
位于遂昌县王村口镇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部分内景
游客在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合影留念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守护“红”色,擦亮红色经济招牌

一是传承红色文化。多途径收集和整理红色素材、红色故事、红色物件,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目前已梳理整合23处红色旅游点位和文化场馆,其中有6处为省级文保单位。积极修缮改建和提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师部旧址等现有革命遗址。《丽水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正是以王村口镇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模式为基础起草的成果。积极打造华东地区“最美百里红军古道”,沿途修缮提升挺进师后方基地、上垟精神展陈馆、张麒麟烈士纪念碑等诸多红色遗存,建设驿站、宿营地等配套设施。

二是强化红色教育。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率全市之先成立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活态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创成省级首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方位打响红色研学品牌。创新试行“政府监管、国资控股、市场运作”模式,突出“培训层次多样化、课程开发专业化、教师队伍多元化、运作模式市场化”四大办学特色,精心设计“重走红军路”“夜袭白鹤尖”等10余项红色体验课程,全力营造“沉浸式”红色教学氛围。目前,镇域内已发展培训中心2家、红色研学营地1家。王村口镇已累计开展党员、干部、学生等群体培训教育2032余期、16.1万余人次,创成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红色研学基地等多项“金字招牌”。

三是升级红色旅游。充分利用王村口是刘英、粟裕带领的红军挺进师师部与领导中心这一最大优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红色古镇。精心打造1935文旅街区,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依托5000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和研学培训基地,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红色研学,每年新增研学培训带动直接经济收入300余万元。王村口镇成为浙江省级首批5A级景区镇、浙江省级红色旅游风情小镇,2022年接待省内外各类培训班和游客20.3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收入6200万元。同时,辐射周边焦滩、龙洋等乡镇,2022年焦滩乡接待游客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0万元;龙洋乡茶园村旅游人次4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500余万元。

(二)盘活“古色”,提档红色小镇业态

一是保护古镇底色。目前,遂昌县完好保存革命遗址145处、传统村落51处、历史文化村93个,先后投入超4200万资金用于革命老区遗址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

二是党建扮靓古镇。坚持以党建统领发展,探索打造“党建+”引领模式,将党建元素与古色融合为一体。借助红色王村口数字管理平台,将党组织政治引领、合作社创新发展、老百姓能动参与等要素有机融合。积极打造全国各地“两新”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或团建活动的重要阵地,创建了阿里巴巴集团唯一设在乡镇的“阿里巴巴党建红色教育基地”。目前已累计接待“两新”党组织、企业10.7万人次。

三是丰富古镇业态。打造“1935文旅街区”,重现1935年红军挺进师进入王村口时的情景。王村口镇商会出台《文旅街区奖励扶持政策》,吸纳41家传统特色小店进驻,经营特色文创产品。成功创建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和浙江省首批5A级景区镇,成功举办妈祖文化节、红军古道越野赛、“九龙过江舞端阳”、红色文化旅游节等活动。2022年,王村口镇旅游人数达到20.3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收入超6200万元。

(三)唤醒“绿”色,激活生态产业动能

一是做好环境整治。投入资金3700余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终端5个、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站2个、垃圾分拣站1个、饮用水厂12家,惠及11个行政村6600余名村民。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森林质量提升、江河湖水域环境整治等生态修复工程,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7%以上,负氧离子含量9100个/cm³,高出世界清新空气标准6倍以上,境内河流地表水质常年保持I类标准。

二是做优绿色产业。坚持“红色IP+生态产业”联动发展,推动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壮大高山蔬菜、茶叶、中药材等“800+”健康农业产业,培育出红军饭(米)、红军茶、红军酒等特色农产品,2022年王村口镇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74.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536元,其中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通过高山绿跃蔬菜基地合作社流转650多亩复垦的旱地,创立“班春·语”高山蔬菜品牌,年销售额超12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500多万元。

三是做活生态经济。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以强村公司投资入股的形式向关川电站注入620万元资金,用于实施关川电站技改增效扩容、厂房扩建等项目,通过“政府指导监管、企业负责实施、农户直接受益”模式,对项目收益按固定股权进行分配,根据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总额,拟定70%股权量化给13个重点帮扶村,30%股权量化给低收入农户,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效益超40万元,收益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低收入农户补助。同时,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将提供大量劳动就业机会,预计相比项目未建设前至少增加就业岗位100余个。

二、经验启示及推广价值

(一)坚定“求是挺进”,高位推动示范区争资争项

一是积极对接,找准争资重点。坚持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挖深研透上级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各项政策,主动向上争取多方面支持。二是高效配置,强化资金整合。坚持高效配置要素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中央彩票公益金为杠杆,撬动一批重要项目落地。三是全程监管,抓好项目落实。完善工作机制,将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指标分解生成具体事项,实现示范区建设全程晾晒、智能提醒、精准督查。

(二)拓宽振兴路径,加快实现示范区和美共富

一是以共富带头人撬动发展。坚持“头雁”引领“群雁”,通过乡村致富带头人培育,为示范区全体群众树立创业致富的信心。二是以群众参与推动全域协同。开创“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实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三是以集体经济兜底保障公平公正。通过“政府指导监管、企业负责实施、农户直接受益”模式,对项目收益按固定股权进行分配。

(三)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推动示范区价值转化

一是精准定位打响老区品牌。明确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战略定位,不断挖掘和利用老区红色资源。二是融合发展放大比较优势。深刻把握区位特点和自身优势,创新探索和推动“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有力促进一二三产一体发展和有机融合。三是市场导向增添发展活力。坚持“筑巢引凤”,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示范区项目建设模式,通过招引市场化运营主体,引进优秀人才,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