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位于陕西东南部、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辖11镇137个村6个城市社区,总人口23万。
平利在唐代就被列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乾隆年间平利三里垭毛尖成为贡茶。有三家茶饮企业获得欧盟认证、5家获得有机认证,“平利女娲茶”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利连续三年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平利女娲茶”进入2022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秦汉古茶 ”恢复创新在平利,被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泰斗陈宗懋先生称之为“丝路瑰宝”。
全球发现的13种绞股蓝属植物中,平利就有7种。绞股蓝有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血管、降低血脂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医学界誉为东方神草。“平利绞股蓝”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和“中国驰名商标”,“平利绞股蓝”进入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平利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到76%,拥有4万余户全国最大的徽派居民群。境内万顷高山草甸、天书大峡谷、长安硒茶小镇、桃花溪、芍药谷、龙头村、蒋家坪村等景区景点独具魅力,2012年成功入选“中国最美乡村”,是陕西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制定者和发布者。2017年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2022年,古仙湖国家湿地公园、石牛河省级幸福河流、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验收命名,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
2022年10月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以来,陕西省平利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按照“抓优示范县、抓实示范镇、抓特示范村”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五百行动”,聚力打造西部地区脱贫县乡村振兴示范样板。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获陕西省政府通报表彰激励。
一、突出“三个坚持”,凝聚创建合力
(一)坚持高站位推进。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干部集中办公,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实施、督办考核。落实县级领导联镇包抓责任制,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月听取工作汇报,领导小组按月部署重点工作,推动工作重心向示范创建聚焦、资源要素向示范创建聚集。
(二)坚持高标准示范。县委印发《关于加快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决定》,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1次工作推进会,每月召开1次示范村现场建设会,通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问题,推进任务落地。目前已召开21次示范村现场建设会,有力推动了示范县创建工作。
(三)坚持高要求落实。县委建立了月通报、季督查、半年和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围绕创建年度目标任务落实,整合督查力量组建狠抓落实办公室,每月巡回督导,跟踪整改问效,推动形成了一条心、一股绳、一盘棋抓示范创建的工作格局。县考核办将创建重点工作纳入各镇各相关部门目标考核评价内容。县纪委印发《关于严明全面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工作纪律的通知》,对乡村振兴领域纪律作风问题和执行落实工作打折扣等问题,提出“十个严禁”工作要求,为示范县创建提供纪律保障。
二、实施“五百行动”,统筹创建任务
(一)实施百亿绿色产业培育行动。强化粮食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产能保持在6万吨以上,2023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6.92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幅2.7%。围绕建设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县财政安排3000万元用于壮龙头、创品牌、拓市场。今年以来,全县改造低产茶园3.5万亩,启动建设5.8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6家,新建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建成夏秋茶加工生产线36条,平利茶搭乘“中欧”班列远销中亚中东,承办了“国际茶日”中国主会场活动。2023年上半年,全县茶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8.3亿元。
(二)实施百个重点项目攻坚行动。立足“干好今年、接续明年、备足长远”,围绕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34项100余个重点项目,制定《平利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统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陕茶特色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采取领导包抓、专班推进、挂图作战、观摩点评、督查考核等措施,保证月月有进展、季季有形象、年底见成效。截至2023年8月,已完成投资23.9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84.28%。
(三)实施百里乡村振兴示范行动。树立全域、全员、全面振兴理念,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以老县、长安两个示范镇为引领,集中打造安平、平镇高速沿线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创建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全面启动西大桥建设等项目,城关第二中学、第五小学、第四幼儿园建成投用,宜居、韧性、智慧县城加快推进。围绕“一镇一特”,加快培育农业产业、茶旅观光、康养旅居融合发展新业态,着力打造老县镇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样板、长安镇茶旅融合示范带,形成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四)实施百个和美村庄建设行动。以2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样板,按照“巩固一批、提升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滚动建设100个有颜值、有内涵、有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村庄。示范创建以来,县财政安排资金8000万元,创建了22个宜居宜业和美村庄,其中蒋家坪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高峰等5个村被命名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龙头等6个村被确定为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
(五)实施百名优秀人才兴村行动。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资源”,创新实施人才振兴工程,推动专家人才进村、返乡人才兴村、乡土人才富村、专技人才联村、党政人才驻村,每年为乡村振兴引进百名优秀人才,多措并举支持人才扎根基层建功立业。2022年以来,先后聘用高科技人才8名,建立专家工作站6个、开展科技攻关5项,平利茶叶产业提升专家服务基地入选第八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三、强化“四项措施”,筑牢创建支撑
(一)强化规划引领。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围绕群众增收“挣票子”、村容户貌“变样子”,突出旧房改造提升、村容面貌净化、基础设施完善、圈厕革命攻坚、垃圾污水治理、院房环境清洁、庭院地头美化、居住环境点亮8项工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高质量编制2个示范镇、29个示范村乡村振兴规划,有力有序推进示范创建。
(二)强化资金投入。统筹中央和省市项目资金、县级产业发展资金、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集中用于示范创建。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以多元投入保障示范县创建。今年以来,财政资金投入75617.79万元,同比增幅2.39%。涉农贷款余额587216万元,同比增长4.11%。
(三)强化用地保障。在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切实发挥土地要素保障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今年以来,新增用于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用地指标92.47亩。
(四)强化典型培育。坚持先行先试、探索路径,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创新实施“专家人才进村、返乡人才兴村、乡土人才富村、专技人才联村、党政人才驻村”人才振兴工程,典型做法在《陕西农村工作要情》刊发,荣获第二届“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优秀案例。创新组建乡村建设服务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经验做法,获得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并通过新华社《内部参考》、《陕西工作交流》交流。